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(精选8篇)

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(精选8篇)
时间:2022-12-13 16:23

 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篇一:

  教学目标:

  知识与技能:

 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,结合注释,运用工具书,疏通文句,理解文意,并熟练背诵文章。

  过程与方法:

 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,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形象。

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
  在思辨中感悟“礼信”,在评论中学会正确的待人处事,培养创造性阅读的思维品质。

  教学方法:

  1、诵读法。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,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,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,读顺句子,读懂文意。

  2、合作探究法,能有理有据的分析人物形象。

  3、延伸感悟法。通过延伸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。

  教学重点:

  1、积累文言词语并能熟读成诵。

  2、把握人物性格,全面正确评价人物。

  教学难点:

  1、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。

  2、反思自身日常行为,感悟守信、有礼等美德的现实意义。

  课时安排:

  一课时

  课前准备:

  教师:多媒体CAI课件、打印好的导学案。

  学生:预习课文,查阅有关作者和作品的相关资料。

  教学过程:

  一、动漫激趣,导入新课。

  二、预习展示,落实基础。

  1、小组内交流,讨论预习成果。

  2、全班分享学习成果,代表作答。(课件展示习题)

  三、自主学习,整体把握。

  1、听读,注意读音,节奏,语气。

  2、学生自由朗读。

  要求:放开声音,读得字正腔圆、有板有眼、有情有味。

  3、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。

  4、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。

  5、活动激趣:为动漫配音,文白皆可。

  四、合作探究,品析形象。

  要求:以小组形式,质疑、讨论、解疑,做好笔记,以备发言。

  1、你觉得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?

  2、元方“入门不顾”是否失礼?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。

  3、如果你是文中的(元方、友人、太丘),你会怎么做?

  4、读了文章之后,你有哪些收获或启示?说给大家听一听。(www.xiandiaoyu.com)

  5、全班交流探究成果,小组代表发言。

  五、拓展延伸,感悟思想。

  在生活中,我们也遇到过失信、失礼的人,或者是自己有过失信,失礼的时候,与同学谈谈这样的经历或当时的感受。通过本文的学习,你认为如何处理会更好呢?

  六、指导巩固,当堂检测

  1、尝试背诵

  2、全班竞背

 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篇二:

  《陈太丘与友期》是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,文章短小,共136字。

  学习目标:

  知识与能力目标:

  1.朗读课文,积累文言词语;

  2.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。

  3.背诵课文

  过程与方法目标:

  通过阅读、自主合作及探究的方式,有理有据且多角度的评价人物形象。

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
  学会礼貌待人、诚实守信。

  教学重点:

  1、疏通文意,积累文言词语。

  2、通过朗读训练,掌握文意,引导学生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

  教学难点:

  通过朗读训练,掌握文意,引导学生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

  教学方法:

  教师启发诱导,巧加点拨,让学生了解人物的特点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,提高学习能力。

  教学手段:多媒体课件

  教学过程:

  一、导入新课:

 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插图,谁知道讲的什么故事?谁来讲讲?

  同学们,其实像司马光这样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,如四岁会画画的王冕,七岁做诗的曹植,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等,今天我在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,他是谁呢?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,和他交个朋友。

 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,看到《陈太丘与友期》这一课,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,看看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,让我们一起去读懂它。

  二、明确学习目标

  1.朗读课文,积累文言词语,疏通文意。

  2.学会礼貌待人、诚实守信。

  3.背诵课文

  三、介绍作者作品

  四、析题:

  陈太丘其实叫陈寔,因为做过太丘长,所以人称陈太丘。就好比大诗人韩愈是昌黎人,就称韩昌黎,柳宗元是河东人,就称柳河东。用地名来称呼名人,是古人的一种习惯,也是当时的一种文化特征。

  五、听读欣赏——正音、把握句子的节奏和语气。

  学习文言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读,下面我们进行第一层次:正音、把握句子的节奏和语气。

  1、首先听老师范读,请同学们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,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字音、节奏和朗读的语气。

  2、学生朗读。

  要求:

  1、自读,注意字音、节奏、感情

  2、指名学生朗读。

  3、齐读感知课文。

  六、译读理解——质疑释疑,通译全文。

  1、合作学习,理解文意。

  边朗读,边口译全文。要求:先自由读,易于品味、揣摩

  (1)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知识,借助下面注释,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,可运用加字法、换字法;同时,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,理解字词,疏通文意。

  (2)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。疑难句子下画线,重点问题写上评注。

  自己无法解决的,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。

  (3)小组合作解决疑难

  还是无法解决的,圈出来,等会儿集体交流、探讨。

  2.疑难字词交流。补充:文中“君”、“家君”、“‘尊君”的称谓有什么不同?

  3.请一生口译全文。其他同学仔细听,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,等会儿交流讨论。

  4.自由朗读全文,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。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。

  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,()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()去后()乃至。元方时年七岁,门外戏。客问元方:“尊君在不?”()答曰:“()待君久()不至,()已去。”友人便怒:“()非人哉!()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。”元方曰:“君与家君期日中。()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()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”友人惭,()下车引之,元方入门不顾。

  5.集体朗读。

  6.分角色朗读。(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)

  七、品读——探究文理

  文意我们已理解,这就需要第二层次品读——探究文理。分析人物的感情,

 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?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?

  既然作者未进行任何评价,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。

  1.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——陈太丘,友人和元方?请从文中找出依据。

  陈太丘:太丘舍去——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,让他记住教训,承担后果

  友人:去后乃至尊君在不?怒非人哉!惭,下车引之

  ——无信无礼,缺乏修养,然知错能改

  元方:(家君)待君久不至

  君与家君期日中。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

  入门不顾(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,让他记住教训,承担后果)

  ——守信识礼,(聪明机灵)

  可提示,如:“期日中,过中不至”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?

  元方如何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错误?

  元方“入门不顾”是否失礼?说说你的看法。

  2.《世说新语》全书原8卷,分夙惠(天资聪慧)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、方正等36门。《咏雪》选自“言语”一门,《陈太丘与友期》你认为应选自哪一门?理由?

  “方正”(正直不阿,为人正派,品行方正)——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、礼展开。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,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。“无信”“无礼”是核心。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,从反面来说明“信”“礼”重要性。

  ——可见,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:做人要诚实守信,重视礼仪,也即文章的主旨

  积累有关诚信的成语、名句、故事。

  八、轻松练笔

  争做一名诚信的中学生,应该这样做…

  请你结合自身的学习、生活实际,从生活小事说起!

  九、课堂小结

  自由朗读,力争当堂成诵。

  十、以诚信的名义宣誓。

  十一、布置作业:

  “仁义礼智信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我们做人的道德准则,结合今天所讲,围绕“礼”或“信”,写一篇作文。

 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篇三:

  一、教材分析

  1.教材的作用和地位

  《陈太丘与友期》一文被编录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里。新课标要求七年级学生联系生活及其他学科,生活有多广阔,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,即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;又提出学生能主动地在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,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,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,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、健全人格、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。

  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。在单元主题上均围绕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。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。单元教学的要点: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,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,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。尤其后者为下一单元的练习朗读和默读奠定了基础。这一课在本册文言文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。虽然课文故事性强,内容较为浅显易于理解,但一些词语古今差异很大,继续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是大有必要的;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同样不可缺少;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更是大有裨益的。作为文言文阅读,《语文课程标准》中提出“阅读浅易文言文,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”和“诵读古代诗词文,有意识地在积累、感悟和运用中,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”的新课改要求。因此在七年级培养学生文言语感,形成文言文思维意识,将“文言”与“文”同步进行方为科学的教学。

  2.本节主要内容

  《陈太丘与友期》是《世说新语》“方正”门中的一篇,它之所以不被放在“夙惠”门是因为: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,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、无礼,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。既表现了他的聪敏,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。“无信”“无礼”二词为全篇核心。

  3.教学目标

  依据三个维度我预设了如下目标。①知识与能力: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;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;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。②过程与方法: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,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;通过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,获得情感体验。3、情感与态度:传承古人重诚信、知礼仪的优良品德。

  3.教学重、难点:

  教学重点: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;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;学习古人重诚信、知礼仪的良好美德。难点:使学生了解《世说新语》“志人”的特点,激发学生阅读《世说新语》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。

  二、学情分析

 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、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,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。本文是学生继《童趣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山市》之后接触的第四篇文言文,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,但该文内容浅显,且故事性强,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,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,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。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,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、训练或推荐来完成。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,这一点也需要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。

  三、教法

  为了突出重点,突破难点,完成预设目标,我选用了:激趣导入法、诵读法、分类整理归纳法、探究讨论法。用故事激趣导入新课,渲染氛围。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,尤其针对初一新生让其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既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,又能体会人物的情感。分类整理归纳法在于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与习惯,诸如词语的整理、名句的收集等,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“归类”意识加强,这是“研究性学习”的重要技能之一,学生练得越早收获就越大。新课标还很注重学生思考和探究、讨论合作能力,希望学生能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

  四、学法

 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,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,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,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,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:“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。”因此,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学法指导,如:圈点法、朗读法、自主合作研究法。通过默读圈点勾画出需要积累的词,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以及文眼关键词;朗读法,在于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,并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,理解课文的内容,从而背诵课文;合作法,则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问题,进而形成开放式的话题。

  五、教学程序

  教学过程

  一、导入

  新八德教育誓词。

  二、复习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

  《世说新语》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,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、轶事,以短篇为主,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。《世说新语》全书原8卷,分德行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、方正、雅量等36门,《陈太丘与友期》选自“方正”一门。

  三、课文学习

  1、读课文,注意停顿;

  2、全班朗读课文,读准字音,读好停顿,读得流畅。

  3、感知文意,对照注释,翻译课文。

  4、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

  1.陈太丘与友期行2.期日中3.太丘舍去

  4.去后乃至.5.元方时年七岁6.尊君在不

  7.待君久不至8.相委而去9.则是无信

  10.下车引之11.元方入门不顾

  四、拓展思维:

  1、课文中“君”“尊君”“家君”的称谓有什么不同?

  2、你能解释一下句子吗?

  (1)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去后乃至。

  (2)非人哉!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。

  五、问题探究:

  1.你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?

  2.结尾元方“入门不顾”是否失礼?

  六、课堂延伸

  学了这则文章,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在人际交往中,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?请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想法。

  七、课外延伸:

  1、有关诚信的名言与成语的积累

  2、讲故事比赛

  八、作业:

  1、查找有关资料,写一字左右的描写“聪颖机智”的少年的文章。

  2、请你收集10条关于“诚信、礼貌”的名言,抄在剪贴本上。

  六、板书设计

 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篇四:

  教学目标:

  1、知识与技能: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,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完整地翻译课文。

  2、过程与方法:利用不同的方式朗读课文,感悟故事内容;通过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。

  3、情感与态度:传承古人重诚信、知礼仪的优良品德。

  学情分析:

 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、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,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。本文是学生继《咏雪》后的另一篇文言文,尽管他们对文言文词语的积累有限,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,基本能理解课文内容的,把握人物形象,从而让学生明白懂礼守信的可贵。但个别重点词汇的意思,还是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。

  教学内容分析:

  《陈太丘与友期》是《世说新语》“方正”门中的一篇,文中讲的是汉末名仕陈元方七岁时,面对父亲的有人的无力无信,义正言辞地加以反驳的故事,“无信”“无礼”二词为全文的核心。

  教学环节与活动:

  一、导入:

  1、自古以来,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,关于他们的美德,至今流传。相信同学们也知道这样的故事,下面就请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故事。

  如《司马光砸缸》、《曹冲称象》、《孔融让梨》等。

  2、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这样一位小朋友,请大家翻课文《陈太丘与友期》

  (板书课题:陈太丘与友期)

  二、走进课文

  1、听老师范读课文一篇,注意字词读音。

  2、同桌分角色对读课文,全班齐读。

  3、请一位同学来复述故事情节。

  4、疏通文意:先自己对照课文的注释,用加字法或换字法翻译课文,并将难以理解的字、句、勾画出来,然后在小组上讨论解决。最后将难词、难句整理出来,全班一起交流解决。

  5、比一比,看谁译得快。

  (将课文中重难点的字词标上红色,让学生举手抢答)

  6、合作探究

  A、火车接轨:每人一句翻译课文

  B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?

  C、小组讨论:客人和陈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?何以见得?结合课文分析。

  板书设计:

  客人:无信、无礼

  对话赞扬元方懂礼识仪、正直不阿

  元方:斥客

  结果:客认错,元方入门不顾

  7、各抒己见:

  元方“入门不顾”是否无礼?说说你的看法?(只要言之有理就行)

  A、并不失礼------以礼待客(称父亲友人“君”可以看出),客人竟然无信、无礼,对待这样的人就应当“入门不顾”,同时它这一行为也体现了元方“刚强正直”的品质。(学生说,教师引导总结,并在黑板上板书:刚强正直)

  B、失礼--------客人感到“惭”,并“下车引之”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并想求得别人的谅解,那我们就应当原谅他,谅解他。元方的行为实际上是“以其人之道,还制其人之身”。

  8、归结:俗话说“人无完人,谁能无过”,而元方当年仅有七岁,我们更不能用成人的要求来要苛刻地要求一个孩子,但他那种“刚强正直”的品质是我们应该学习的。对于父亲的友人,他知错能改,我们应当用宽容的胸怀来对待他,更何况宽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得饶人处且饶人”。

  三、拓展延伸:摘录《世说新语·雅量第六》中一则故事,请学生边读边翻译文段,说说从中得到什么启示?

  (启示:做事要注意观察,认真思索。)

  四、简介《世说新语》的资料。(学生根据预习到的资料介绍,教师补充)

  五、看图片,让学生读一读课文,看谁背得快。

  六、布置作业:

  1、背诵课文及翻译。

  2、搜集有关“诚信”的名句。

  教学资源:

  多媒体教学平台

  教学评价:

  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,小组讨论热烈,能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准确的翻译出来。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比较准确,教师加以适当点拨。对于课外的拓展延伸,学生的文言文翻译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。这节课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,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。

  篇十八::

 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篇五:

  教材分析

  这篇课文是《<世说新语>两则》中的第二则,是一篇精读课文。虽然课文故事性强,内容较为浅显易于理解,但一些词语古今差异很大,继续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是大有必要的;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同样不可缺少;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更是大有裨益的。作为文言文阅读,《语文课程标准》中提出“阅读浅易文言文,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”和“诵读古代诗词文,有意识地在积累、感悟和运用中,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”的新课改要求。因此在七年级培养学生文言语感,形成文言文思维意识,将“文言”与“文”同步进行方为科学的教学。

  学情分析

 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、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,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。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,但该文内容浅显,且故事性强,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,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,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。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的农村学生,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、训练或推荐来完成。

  教学目标

  1、积累重要文言字词,掌握浅易文言文翻译技巧。

  2、品味人物语言,分析人物形象。

  3、培养学生守信、重礼的价值观。

  教学重难点

  1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,积累文言词语。

  2、感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。

  教学方法

  1、朗读法

  2、合作探究法

  课时安排

  一课时

  教学过程

  一、新课导入

  同学们,我们知道,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,成为美谈,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?

  (学生回答)

  今天,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聪明的孩子,请打开书,我们一起学习《陈太丘与友期》。

  二、初读课文

  1、同学们,我们现在听范读,大家听读时注意节奏停顿和语气,必要的地方做好阅读标记。

  2、请同学们,放开声音读课文。

  自由读,小组读,男女生对读。

  三、抓住重点词,感知课文

  1、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先自行疏通文意,并完成大屏幕出示的题目。

  (学生活动:同桌之间合作翻译,合力找出以下四组词,并加以解释)

  (1)两个意思比较难以理解的字:

  (2)两个分别表示敬和谦的美字:

  (3)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字:

  (4)两个字形不同而意相近的字:

  2、请大家运用文中的知识解释下列词语:

  四舍五入去世不期而遇瞻前顾后穿针引线(多媒体出示)

  四、复述故事,理清思路。

  大家知道这篇课文讲了哪个机智的孩子吗?他的机智是通过什么事情体现出来的呢?请同学们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。

  (明确:复述故事应该叙述清楚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。)

  学生活动:四人小组,从文中找出对应的信息,并加以整理。

  五、品味人物语言,把握人物形象。

  教师指导阅读:抓住“怒”字,读出愤怒之感,声调高昂,注意“非人哉”。

  重读。

  追问:面对这种情况,元方是怎样处理的呢?从文中找出来,并读一读。

  教师指导阅读:声调不高,但义正言辞。

  追问:元方这样回答取得了怎样的效果?友人有何反应?从文中找出来,并读一读,试分析友人态度变化。

  提问:你是如何看待元方和友人的?

  学生活动:同桌之间讨论,全班展示讨论成果。

  讨论:元方面对友人的示好,却入门不顾的行为,你是怎样看的?

  学生活动:四人小组讨论,选出代表,全班展示成果。

  六、再读课文,走进情节。

  1、假如你是陈元方,你会怎么做?

  2、假如你是友人,你会怎么对待这件事?

  七、课堂小结

  同学们,机智的元方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明理重信的故事,老师也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,大家也能做一个明理重信之人。

  八、板书设计:

 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篇六:

  一、学情分析

  《陈太丘与友期》主要描写了陈元方和来客的对话,说明了“信”与“礼”的重要性。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,已初步具有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学习的能力。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,对生活缺少体验。因此,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,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,让学生对文本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,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“信”与“礼”观念。

  二、教学目标

  1、知识与能力目标:结合注释、工具书,疏通文句理解文意;分析人物形象。

  2、过程与方法目标:熟读能诵;学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。

  3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学习故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;学会辩证的看问题。

  三、教学重难点

  (一)教学重点:

  1、诵读课文,积累常见的文言文词语;

  2、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,学习古人的智慧、诚实、守信,尊重他人的美德。

  (二)教学难点:针对文章的内容,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。

  四、教学方法:诵读法、探究法

  五、教学过程:

  (一)新课导入

  同学们,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才华横溢的谢道韫,并且请同学们回去找了一些有关聪慧少年的故事,哪位同学愿意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?(学生回答)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再来结识另外一位聪明、机智的少年——陈元方。

  (二)初读课文,检查预习

  1、快读课文,掌握生字词字音义;

  2、慢读;教师范读,学生跟读,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、表情,注意节奏。

  (三)细读课文,整体感知

  1、解读;学生对照注释,默读课文,疏通文意,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,如重点词语:“期”、“舍去”、“乃”、“顾”等。

  2、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,要求回答以下问题,并复述故事内容。

  (1)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?重点描写的是谁?

  陈太丘、友人、元芳;重点描写友人、元芳。

  (2)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?

  语言描写、动作描写、神态描写。

  3、分角色朗读,请男女各两组学生分别扮演元方和友人,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、表情,注意节奏。

  (四)品读课文,深入探究

  1、“君”、“尊君”“家君”的称谓有什么不同?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称谓?

  “君”是对别人的敬称,“尊君”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,“家君”是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谦词。

  2、元芳与友人分别是怎样的人?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?

  元芳:懂礼、聪明、识义、个性率真。

  友人:无信、无礼、不知自省、知错就改。

  3、你认为元方“入门不顾”是否失礼?说说你的看法。

  不失礼,因为友人无信无礼在先,这种人,不值得与他交谈,表现了元芳的个性率真。

  失礼,友人已经感到惭愧,知错就改,应该原谅他,而且他是父亲的朋友,是长辈。

  4、请同学们说一说学习本文之后有什么收获和启示?

  诚实守信、以礼待人;知错就改;学会聪明机智的应对他人。

  (五)小结

  同学们,古语说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”,我们学习古文的其中一个目的就在于此,从古人的身上找优点加以学习,从古人的身上找缺点,引以为戒或加以改正,让我们一起做一个诚实守信、以礼待人的人吧!

  (六)、课外作业:

  1、翻译并背诵《陈太丘与友期》

  2、请你收集10条关于“诚信、礼貌”的名言,抄在摘抄本上。

  3、如果有一天,友人与陈太丘又碰面了,发挥你的想象,想一想,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?写一篇小短文。

  (七)、板书设计

  陈太丘与友期

  刘义庆

  元芳:懂礼、聪明、识义、个性率真。

  友人:无信、无礼、不知自省、知错就改。

 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篇七:

  教学目标:

  1.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。

  2.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。

  3.通过朗读、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。

  4.学习古代少年诚实、守信,尊重他人的美德。

  教学重点:

  1.用现代文翻译全文。

  2.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,学习他们智慧、诚实、守信,尊重他人的美德。

  教学难点:

 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。

  教学设计:

  一、导入

 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。(请一位学生讲故事)

  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,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,孔融让梨的故事,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,并且一直流传下来,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。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,他是谁呢?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,和他交个朋友。课本翻开至《陈太丘与友期》。

  二、整体感知

  1.范读: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。

  2.请学生自己找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:舍(she)不(fou)

  3.学生自由朗读

  4.齐读

  三、疏通文意

  1.刚才同学们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读,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,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,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?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,下面,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,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。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。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。

  2.质疑(关于字词句)

  明确:期日中:约定;太丘舍去:离开(区分古今异义);过中不至:到;去后乃至:才;相委而去:丢下、舍弃;下车引之:拉;

  君、家君、尊君

  3.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,正因为如此,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,作者就会将其省略,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,像我们各位同学,带来一些阅读困难,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。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:

  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,(友)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(太丘)去后(友)乃至。

  4.这句话只是一个例子,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,请同学们拿起笔,将本文中你认为是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。(屏幕显示答案)

  5.关于文章字、词、句的难点我们大体已经梳理了一遍,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把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来。

  6.文章的意思理解了,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,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。

  四、讨论探究:

  1.在前面,同学们就文章的语句理解提出了许多问题,现在,我们文章已经理解了,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呢?比方说,在人物刻画、语言处理、主题思想、材料安排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呢?

  2.那么,我这里有几个问题,希望大家动动脑筋。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?(3个)主要人物有几个?(2个)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,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?(不能,是起因)

  3.对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?(语言、神态)

  同学们应该知道人物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,我们一起把这段对话朗读一遍,看看谁最先把这段话背下来。

  (读背这段对话)

  4.通过这段描写,你认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(你的看法)?

  友人:“无信”“无礼”

  元方:明事理、懂礼仪;孝顺;伸张正义;落落大方;

  5.主题归纳(多角度思考)

  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,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,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?

  元方:明事理、懂礼仪;

  友人:不守信用、不懂礼貌

  知错能改

  事情本身: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有诚信,讲礼仪。

  五、小结

 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,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,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。

  六、作业

  1、元方"入门不顾"是否失礼?说说你的看法。

  2、背诵全文

 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篇八:

  一、导入

  1.讲述《元方善对》的故事

  陈元方(纪)十一岁时,去拜会袁公(绍)。袁公问:“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,远近的人都称赞他,他到底做了些什么?”元方说:“家父在太丘,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;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,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,久而久之,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。”袁公说:“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,正是这样做的。不知是令尊学我,还是我学令尊?”元方说:“周公、孔子生在不同时代,虽然相隔遥远,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。周公不效法孔子,孔子也不效法周公。”

  提问: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?(学生争相回答)

  既不得罪袁公,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,年仅十一岁的元方就表现得如此机智,聪颖。事实上他的才智在此之前就早已显露。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元方,深入领会他的过人之处。

  2.明确第二则《陈太丘与友期》学习目标。

  (1)诵读课文,积累文言词语.

  (2)品析课文,把握人物形象.

  二、熟读课文,疏通文意。(聚焦目标一)

  (一)诵读课文

  1.抽查学生朗读课文,强调朗读的字音、节奏。

  易读错的字如:"尊君在不”中的“不”的读音应该是

  节奏示例:“陈太丘/与友/期行”体会到:根据读准节奏。

  朗读时需注意的句子节奏划分:元方/时年/七岁待君久/不至

  2.学生齐声朗读课文。要求:注意朗读的字音、停顿、语调、抑扬顿挫,轻重缓急。

  3.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展示,师生共同评价。

  (二)疏通文意

  1.自由朗读课文,根据课下注释,自主翻译课文,解决不了的在小组内讨论。

  具体方法:留、删、补、换、调。

  “留”,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及人名、地名、物名、官名、国号、年号、度量衡单位等。

  “删”,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。

  “补”,变单音词为双音词;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。

  “换”,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。

  “调”,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。

  2.强调重点内容。

  (1)“君”“尊君”“家君”这三个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?

  君:对别人的敬称,犹今之“您”。

  尊君: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。

  家君:谦词,对人称自己的父亲。

  古人称呼上的原则:称人时尊重对方,

  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有礼。

  (2)在文中补充省略成分。

  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,()过中不至,太丘舍()去,()去后()乃至。元方时年七岁,门外戏。客问元方:“尊君在不?”()答曰:“()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”

  ()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()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

  注意文中出现的省略句,翻译时应补充完整。

  (三)理清故事的起因,经过,结果。

  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?

  ⑵友人听说太丘已走后,有什么反应?

  ⑶当元方听完友人的话后,生不生气(生气)他是如何应答的?

  ⑷听了元方的这番话,友人知错了吗,从哪里可以看出?

  三、课堂探究

  (一)自主学习(聚焦目标二)

  1.从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?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?

  无信-------“期日中,过中不至”

  无礼-------“对子骂父”

  暴躁易怒----“友人便怒”

  粗鲁-------“非人哉!”

  知错能改------“友人惭,下车引之”

  总结:言而无信,不懂礼貌,但有知错勇改的精神。

  2.从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?

  懂礼识义,性格直率,正直不阿,不卑不亢,落落大方。

  学法指导:要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、语言、行动、神态、心理描写等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。

  (二)合作研讨

  元方“入门不顾”是否失礼呢?你是怎么看的?

 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:

  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。既然客人已经认错,元方就应该原谅他,而他居然“入门不顾”,弄的客人尴尬之极,无地自容,确实有失礼仪。

 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:

  元方年仅七岁,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;况且客人失信于人,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,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,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。

  (三)展示讲解

  (四)学习本文,你受到了什么启迪?

  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应以诚为本,以礼待人。

  (五)教师小结

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,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,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,让我们以信做人,以礼待人!

Copyright © 2018 www.xiandiaoy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西西作文 陕ICP备17000724号-3

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。